1、培養孩子的對鍵盤演奏的興趣
2、盡可能的避免孩子只會彈考級曲目喪失了音樂的功能性
3、培養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孩子對和弦色彩的敏感度提高孩子的智商
我小時學的電子琴,后來初中的時候又自學了吉他我發現和弦的進行是很有規律的,我就先分析C調的。先會大調CFGC的進行,后來憑借聽覺和味道就能憑感覺編配和弦了。改學鋼琴后我把拜厄彈完就可以為一些流行歌曲配伴奏了,后來讀大學的時候,期末考試考聲樂我可以為同學演唱的藝術歌曲彈伴奏。
其實即興伴奏只要用心的研究就能找到規律的。編配和弦有兩種途徑,一是按照格式化的進行,二是運用音響效果(和弦色彩)把一些有特殊效果的和弦代替古板的Ⅰ――Ⅳ――Ⅴ――Ⅰ。當然如果能將二者兼顧的話就會成功的為歌曲和樂曲編配和弦伴奏了。
一般來說從調式和聲的觀點來看,和弦之間存在著一種傾向的關系,在伴奏中我們根據傾向為樂曲編配和弦的進行方式。
最基本的就是:Ⅰ――Ⅳ――Ⅴ――Ⅰ
功能組標記 :T――S ―― D―― T
調式音名標記:主―下屬―---屬――主
按照C大調為: C―――F――G――C
按照a小調為: Am――Dm―Em―Am
在孩子學習鍵盤樂器的時候讓孩子先認識和弦是十分必要的,先練習分析成型作品的和弦走向開始,可以先多做C調的和弦分析,比如在很多的初級作品都是C-F-G-C的進行。讓孩子多分析后再嘗試自己編配。逐漸擴展到所有彈過的樂曲,從調號到和弦結合和弦的走向對樂曲進行,多分析、多嘗試!家長也可以參考一些理論書籍幫助孩子學習編配和弦。
關于電子琴的節奏一般可以這樣選用,抒情的速度在60的可以用敘事曲的節奏型。這個是最實用的一個節奏型,可以對很多抒情通俗歌曲配伴奏的。
而一些速度稍快的歌曲和樂曲可以用8拍子,而歡快的樂曲可以用波爾卡節奏型,可以讓孩子大膽的嘗試,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成功做到最好是快樂的,對孩子最重要的是探索的快樂!(本文轉自神州樂器網樂壇風云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