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津歌舞劇院民樂演練廳內,一曲《江河水》,時而高亢時而悲切。中國第一位獲得二胡專業碩士學位的劉長福教授正在加緊排練,這是他離開天津后,第一次用二胡回津“省親”。
昨日下午4:30,劉長福教授在天津歌舞劇院內演奏二胡,聲音一絲絲、一縷縷地在空氣中飄蕩,周圍四位工作人員屏氣聆聽。休息期間,62歲的劉長福教授和記者攀談起來。他開始學的是單簧管,11歲時才開始學二胡,并以出類拔萃的成績考上了中央音樂學校,1958年學校搬遷,他便離開了天津。畢業后,劉教授被內蒙古藝術學校征聘為教師,這一走就是十幾年。他廣泛接觸到當地的音樂,并且下工廠演出,收獲很大。調到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后,他將自己在邊塞生活的感受與音樂結合起來,精心創作了《塞外情思》一曲,在全國廣為流傳。1979年恢復研究生考試,當時全國只招收一名二胡專業的碩士,過關斬將后,劉教授“獲此殊榮”。
此次,應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音樂家協會、天津音樂學院的邀請,劉教授將于5月26日晚7:30在中華劇院舉行省親音樂會,向家鄉父老匯報演出。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目的:“雖說二胡是中國民族音樂中的瑰寶,但人才奇缺。天津是戲劇之鄉,希望通過舉辦這場音樂會,普及二胡、推廣二胡,為振興民族音樂做一點貢獻。”
昨日下午4:30,劉長福教授在天津歌舞劇院內演奏二胡,聲音一絲絲、一縷縷地在空氣中飄蕩,周圍四位工作人員屏氣聆聽。休息期間,62歲的劉長福教授和記者攀談起來。他開始學的是單簧管,11歲時才開始學二胡,并以出類拔萃的成績考上了中央音樂學校,1958年學校搬遷,他便離開了天津。畢業后,劉教授被內蒙古藝術學校征聘為教師,這一走就是十幾年。他廣泛接觸到當地的音樂,并且下工廠演出,收獲很大。調到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后,他將自己在邊塞生活的感受與音樂結合起來,精心創作了《塞外情思》一曲,在全國廣為流傳。1979年恢復研究生考試,當時全國只招收一名二胡專業的碩士,過關斬將后,劉教授“獲此殊榮”。
此次,應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音樂家協會、天津音樂學院的邀請,劉教授將于5月26日晚7:30在中華劇院舉行省親音樂會,向家鄉父老匯報演出。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目的:“雖說二胡是中國民族音樂中的瑰寶,但人才奇缺。天津是戲劇之鄉,希望通過舉辦這場音樂會,普及二胡、推廣二胡,為振興民族音樂做一點貢獻。”
更多: